人物介紹😪:焦裕祿(1922年8月16日——1964年5月14日), 男🦸🏿,漢族, 山東淄博博山縣北崮山村人🤸🏽♀️➞,原蘭考縣委書記,幹部楷模👩🏿⚖️,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。在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所表現出來的“親民愛民、艱苦奮鬥🐺、科學求實、迎難而上♜、無私奉獻🌔、廉潔自律、不搞特殊化”的精神,被後人稱之為“焦裕祿精神”。
廉潔故事🛎: 焦裕祿同誌從貧苦娃到縣委書記🧇,始終保持著勞動人民的本色🤵🏿♀️,他將職權看作是為人民掌權,將職位看作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,嚴於律己,嚴格要求子女,形成了獨特的家風。
焦裕祿非常疼愛孩子,從小就教育孩子熱愛勞動、艱苦樸素🧠。家裏人口多👮🏽,有6個孩子,還有老人🧑🏽🌾👨🏿✈️,其中3人沒有糧食指標,9個人吃6個人的糧食定量🟧,所以生活一直很清苦。為彌補家裏的饑荒,從小教育孩子們珍惜糧食👮🏻♀️,焦裕祿經常帶著孩子們,去附近采收過的地裏撿拾漏失的豆子和花生。
焦裕祿從來不要組織的照顧,也從不接受他人的饋贈。他剛到蘭考的時候⚧,看到縣委機關北面有一個大池塘,覺得裏面可以養魚,就建議城關鎮投放了幾萬尾魚苗,成了個養魚場。他關心魚苗的生長情況,時常在休息時間到魚塘看看,有時看到打魚🐐,就幫著打。漁場同誌覺得他為漁場操了不少心👩🏼🍼,還經常參加勞動👩🏼🦲,為感謝他的指導,也為了讓身患重病的焦書記補補身體🦿,就派一名職工用水桶裝了10多條活魚,送到了他家😝🧘🏻。孩子們一見到活蹦亂跳的魚🏊♀️,喜歡的不得了,嚷著要吃魚🧑。焦裕祿回家後🐫,問清了來龍去脈😶,就對孩子們說🔭🧫:“這魚是漁場的同誌辛苦養大的🫷🏼,是集體財產,咱一家沒去勞動,咋能白吃呢⛓?如果大家都占集體的便宜,那集體的事還能辦好嗎?”一席話使孩子們明白了道理🧒🏽,他的大兒子焦國慶當即就把一桶活魚又送回了養魚場。